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升级认知,才是你在2020弯道超车的唯一途径

升级认知,才是你在2020弯道超车的唯一途径

2020-01-02 15:24:48
分享到 

64.JPG


本期导读: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职场生活中,学习效率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和前途,而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学习方法。

  • 我们都是“不尽职”的学习者
  • 科学是面“照妖镜”,教你找到正确学习方法
  • 知识的“雪球”大≠能力强
  • 认知天性,快速get学习风格


本文是2019年12月推送干货,计5328字,阅读时间12分钟。

文 | 亨利·L.罗迪格三世(Henry L. Roediger Ⅲ)   人类学习与记忆领域专家
马克·A.麦克丹尼尔(Mark A. McDaniel)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
彼得·C.布朗(Peter C. Brown)   作家
来源 | 《培训》杂志2019年12月刊

“天性的懒惰”孕育了人们学习的传统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致使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学习。然而,任何没有结果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拨开迷雾、跳出学习的误区、掌握正确的认知规律,打造属于自身的心智模型,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01

我们都是“不尽职”的学习者

背会不等于学会?
划重点不等于掌握重点?
快乐学习掌握的知识并不牢靠?
是的!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在天性面前,我们都是“不尽职”的学习者。

重复学习的“待机”状态

对于企业培训者及教练来讲,他们普遍认为学员要掌握一项新技术,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其注意力完全放在某项技能上,并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学员对这种方法更是深信不疑,并在集中练习阶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从长期研究结果来看,此方式习得的技能只能被称为“暂时的优势”,对于长久掌握这项技能来说毫无益处。
此时,或许会有人产生疑惑:对同一内容,看得多、练得多,记忆难道不是应该更加深刻吗?
其实不然,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懒惰的,如果不让大脑保持一定的思考活跃度,而是始终处于循环往复的模式,它就会陷入“待机”状态,只能形成浅显的心理表征和短期、模糊的记忆

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调节以及思维活动的自我控制,可以判断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元认知非常容易出现偏差,以致于不少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

  • 不清楚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更不知道要在哪里花精力去提高知识水平;

  • 喜欢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比如拼命地记笔记等。

不管你处于什么领域,要想成为“大师”,都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知识、概念性的理解、判断以及技能的习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练习新技能的同时,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不断演练与自测,成果才会显现

考试只是一场“检索”

近些年,社会越发关注标准化评估。比如,过分强调测评对知识的强化作用,而忽略了考试带给人的额外压力以及对能力的错误衡量。
因此,我们都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考试观”——无论是职场员工,还是在校学生,都不要把考试看做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当做检索知识的练习
考试不一定非得是纸质的作答,还可以是自发的脑海回忆、记忆检索等。

某知名企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向员工传授企业文化,一组采用老办法,重复阅读,但没有测试;另一组经常接受关于这些知识点的小测验。

一个月后测试,第一组学员的平均成绩为C,后一组学员的平均成绩是A,效果显而易见。


诚然,考试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所以很多人反感考试,可能是受到了大脑的审判和挑战;但我们要知道,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才能更持久。

给知识链“打个结”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条项链,将知识比作一颗颗珠子,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往链条上串珠子。将项链垂下时,珠子总会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怎么才能让它留在上面呢?
答案当然是“打个结”。
学习也一样。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 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缓
而要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在于如何“中断遗忘过程”,其中,检索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02

科学是面“照妖镜”
教你找到正确学习方法

了解了学习的主要误区,我们也要懂得运用得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自我检索,拒绝无意识的“背诵”
学习的本质是形成知识链和记忆结。对于学习者来说,进行有规律的练习和校准,是摸清自身知识储备量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在他人交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自测解决,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出基本原理或规则。
另外,若想让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自我检测。
研究发现,自测一周后回忆率能从28%跃迁为39%。如果对测验的错误答案延迟一段时间后再给出反馈,更能增强记忆;因为人在出错时即时反馈,会让其产生尴尬情绪,效果不佳。
重复以上环节,自测就不会变成无意识的“背诵”。当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他就越乐意用创造力去解决新问题。


“四个盒子” ,间隔练习  
在自测的过程中,若每段练习之间有所间隔,可以获取最好的学习效果

德国科学家塞巴斯蒂安·莱特纳(Sebastian Leitner)用“抽认卡”(也被称为“莱特纳盒子”)建立了自己的间隔练习体系。

他把记忆想象成四个文件盒——

A盒子里装的是“经常弄错的学习资料”卡片,练习频率最高;

B盒子装着“最擅长学习内容”卡片,此盒子的内容练习频率只有A盒子的一半;

C盒子装的卡片内容的练习频率是B盒子的一半;

D盒子装的卡片内容的练习频率是C盒子的一半。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一个问题出错,就要把这个问题往前挪一个盒子,以便增加练习的频率。只要需要记忆,知识就永远不会从四个盒子中消失。

某企业曾做过一组实验:对两组学员进行生产车间操作培训。

A组一次连续把课程培训完,B组一周只培训一个课时。最后结果表明,B组对技能掌握得更好,操作完成率更高。



穿插练习,不按常理“出牌” 
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两个及以上其他主题、技能的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树立开阔的心理模式,步入高层次的概念性学习,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从而获得更全面、深刻、持久的学习效果。
其中,穿插性练习很容易与“段落练习”混淆,但区别在于段落练习犹如老式的黑胶唱片,只能按照规定的顺序播放。

老师教两组学生计算4种几何体的体积,一组按照几何体的解题规则来做,如先解椭球体,再解锥球体,以此类推;另一组则将所有球体混合穿插。

一开始,第一组解题正确率89%,第二组60%。然而奇迹出现在一周后的测试,按照规则解题的学生正确率只有20%,穿插练习的学生正确率为63%。



综合练习,创建“大脑APP” 
若让学习效果更坚实,必须把检索练习、间隔练习、穿插式练习综合运用,帮助大脑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在此基础上细化知识,建立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所谓“心智模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大脑中的一款“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环境、专长领域下,心智模型可以被不断调整,从而保证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做出正确分析,即刻挑选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并加以执行。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提出了人的两套分析机制——自动机制和受控机制。
自动机制(机制1)是无意识、直觉式的,而且瞬间发生。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受控机制(机制2)是指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权衡选择、做出决定,并进行自我控制。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机制2来训练机制1,以便自身能够当机立断。
机制1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容易受到错觉的影响。这时候需要机制2来管理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冲动、预先做好计划、分辨选择、想清楚这些选择的意义,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两者相互作用。

飞行员马特有一次独自连夜开着飞机在11000英尺的高空送货,右引擎的油压突然下降,马特意识到危险,脑海里闪现各种不好的信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一次飞行事故。

最后,考虑到飞机的损伤容限,他立刻做出关掉右引擎增加左侧动力的决定,勉强飞行十英里后安全迫降。

这种要命的时刻,根本没有时间、空间去搜索外界知识援助,所以在学习某种技能的时候,让它最后能够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这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为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


03

知识的“雪球”大≠能力强

知识的学习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多。但并非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要形成“滚雪球”效应,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并掌握学习规律。


三步形成“记忆线”
根据多位心理认知专家的研究发现,最适合人类大脑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编码、巩固和检索。

  • step1:编码

首先,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知识转化为化学与生物电的编码,形成一种心理表征。但大脑中的这些新表征只能算的上记忆痕迹,不会存在太长的时间。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和处理各种这样的信息,有的转身就忘,有的却让人刻骨铭心。

  • step2巩固

由于长期记忆的容量颇大,所以要有一种关键能力,让你在需要的时候锁定并回忆已知。而把新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巩固”。
此过程大脑会重放或者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存储在长期记忆中。   

  • step3检索

前面提到的“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行为,其实都止步于巩固,而没有继续到第三个步骤——检索。
想让学习成果牢固可靠,我们需要将所学内容与不同类型的线索联系起来,不断地自我检测,行成一个“检索线”,最终形成心智模型。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新知识是以旧学问为基础的,所学知识越多,新旧知识的连接也越多。但是,人的检索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忘掉一些矛盾的、与旧知识相关的记忆线索。
忘掉成为心智模型的“检索线”,代表的不是彻底删除,而是将其暂时存放在潜意识中,用新知识替换掉旧知识。比如,一个人普通话不好,通过努力学好普通话,但他不会忘记原来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地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



良性干扰,制造“合意困难”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不应当受到任何干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学习时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增加短期学习难度,将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这种“麻烦”被称作“合意困难”。为自己的学习之路制造一些“合意困难”,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收获。
比如,一篇字体模糊的文章和一篇字迹清楚的文章,你会选择看哪一篇?大部分可能会选择后者。
但事实上,当页面稍有模糊或是字体略微难以辨认时,人们能更好地回忆起文章的内容;
当学员手册的编排顺序不同于上课内容时,学员就要下功夫弄清课程的主旨;
当一段文字中有单词缺少字母,我们的阅读速度就会放慢并自行补齐,但记忆会更加牢固。
这些“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也让学习者构建了一种合理的解读,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04

认知天性
快速get学习风格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禀赋资源,比如智力、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等。这些资源也塑造了我们不同的学习风格。比如,有人喜欢使用可视资料学习,有人觉得运用书面文字或音频材料效果更佳。
但这并不等于教学方式贴合这些偏好,学习效率就会提升。就如何学习来说,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也同等重要。


智力类型,确定思维方式
智力差异也会影响学习效果,这点毋庸置疑。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至少拥有两种智力:一种是“流体智力”,指的是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时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
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指的是从过往学习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两种智力共同作用,可以让我们正常学习、推理并解决问题。从过往经验来看,其实人类拥有多达8种不同的智力,不同的文化与学习场景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

1.png

不同智力类型及表现


学习风格,各有所长
在管理培训以及职业专业领域,学习风格模型数不胜数,很难找出一套合理的理论模式。
丹尼·弗莱明(Danny Fleming)曾倡导一种名为“VARK”的学习方法,即按照视觉(Visual)、听觉(Auditory)、阅读(Reading)和运动感觉(Kinesthetic,例如利用、触摸以及主动探索等)的经验区分学习人群。
他认为,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应该包括18个不同的维度,比如对温度、光线、食物摄取的偏好、生物节律、能否与他人协作等。
另外,也有其他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风格有时还会从感知风格、处理事情的模式以及安排事物的条理性等方面分类。

1.png

学习风格分类

在管理领域,学习风格调查问卷是一项非常流行的分组工具。它将员工的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行动者”“应对者”“理论家”和“实用主义者”。这也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开阔眼界,不要局限在自己喜欢的学习风格中,要根据个人的资源天赋,综合使用


动态测评,询症问药
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个人的能力结构。利用跟踪测评,可以评估进步、调整学习精力、有效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专长。
其中,动态测评是最好的选择,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 进行某种类型的测评。可以是一段经历,也可以是一次笔试,让自己看到知识或技能的欠缺点。

  • 运用间隔练习、穿插练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

  • 反复自我检测,留意哪些方面已有改善,同时注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下功夫。

和标准化测评相比,动态测评有两大优势:首先,可以让学员与讲师更加重视那些需要提高,而不是已经完善的领域;另外,还可以在两次测验之间衡量学员的进步程度,更加真实地评估学员的学习潜能
本文根据中信出版社《认知天性》整理而成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2019年12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BEST管理学院”立场。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