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三重压力、四大飞跃、双向突破…这才是培训界2020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重压力、四大飞跃、双向突破…这才是培训界2020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1-06 10:26:53
分享到 

64.JPG



本期导读:


过去一年的培训界,可谓“坎坎坷坷练就了一身本领,碰碰撞撞闯出了一番成绩"。2020年的第一天,培训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 莫测之中,负重前行:三重压力
  • 厚积薄发,曙光重现:四大飞跃
  • 破立同行,峰回路转:双向突破

本文是2020年1月推送干货,计3980字,阅读时间8分钟。

文 | 徐璿 本刊记者

2019,注定不平凡。市场持续低迷,为各行各业蒙上了一层阴霾,企业业绩承压、人才竞争愈发激烈。

面对重重考验,培训界在短暂的彷徨、沮丧之后重整旗鼓;培训人亦凭借务实、探索和创新,共同孕育着别样生机。2020,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9年,资本世界的发展进程仍不平坦。就在10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宣布全球经济正在同步放缓,并将增速下调至3%,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置身于宏观经济动荡下行、人口和管理红利逐渐消失的大环境中,中国培训行业自然无法独善其身。

然而,在表面的压力和风险之下,实则是“危”“机”并存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当寒意席卷而来,若扛不住、跟不上,终将被时代淘尽;唯有识时务、敢变革,方能破局新生。


莫测之中,负重前行


过去一年,国内市场风云突变。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几乎成为“新常态”,加之曾一度停火的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中国企业转型压力陡增。


其次,不少现象级的科技成果 “井喷”式涌现,对组织变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再者,企业的人才需求逐渐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创新型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紧缺;另一方面,一般性人才大量过剩。


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付伟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当前经济局势与其说是“寒冬”,不如说是“变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正如银联,同样身处移动支付的新“战场”,在向数据型科技公司转型的过程中,对以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

巨变之下,培训行业负重前行,实属不易。在原招银大学校长罗开位看来,压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 预算紧缩,亟待降本增效


经济寒冬期,部分企业势必收紧培训预算,内部培训部门和外部咨询机构难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如何以更少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获得培训效果最大化,是培训人需直面的当务之急。

  • 学习更强调结果导向


企业管理者对培训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和明确,单纯知识传授型的学习项目将逐步减少;相反,问题解决型、绩效提升型、组织变革型的培训需求在大幅增加

  • 从业者能力短板凸显


过去运用单一技术的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当下企业日益复杂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的结果导向直接促使从业者锚定自身价值,解决组织实际痛难点,真正服务于业务。



厚积薄发,曙光重现


挑战与机遇犹如硬币的正反面,总是共生共存。尽管培训行业风险犹在,但其发展态势仍被业内人士看好。

在阿斯利康大学校长涂益华看来,当下正值中国本土企业向全球化转型的关键拐点,必将涌现大量创新的工具模型和技术方法,这恰恰为业内同行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亟需他们齐心聚力,共同萃取沉淀,实现理论突破,进而指导企业实践。

而从2019年的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甲方企业的总体培训规模,还是乙方供应商的市场容量和“换血”机制,都体现了培训产业的健康有序。不仅如此,在技术、产品、运营等细分维度上,国内培训市场也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移动学习成培训“标配”


2019年,不少学习技术在长期蓄力之后迎来爆发式发展,其中尤以移动学习为甚。如今,移动学习平台几乎成为培训体系的“标配”,企业纷纷导入轻学习模式,利用直播、微课等方式,塑造内部知识IP,强化学习的即时效果,扩大知识经验的传播效应。

  • 学习项目运营迈上新台阶


前期学员招募、中期社群化组织、后期复盘等关键要素,愈发受到培训人重视。通过将各式创新运营手段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大大增强了学习仪式感和学员黏性。

  • 企业内部培训外部化


更多企业大学或培训部门开始对外探索,面向行业、社会进行内容输出,并尝试往职前教育环节前移,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群体。


例如,银联支付学院今年实施了“编程马拉松”等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项目,让在校生入职之前就能体验企业的培训服务,切身感知团队的文化氛围;

京东数科学院则面向北京和周边城市从业者,打造了7项能力点、共21期的一年免费“卓越公益公开课”,每期课程都与企业内部的线下公开课做结合,既不增加培训团队的额外工作量,对企业雇主品牌的建设也大有助益。

  • to C产品转向to B服务


以混沌大学为代表的众多to C学习产品,正在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从过去的个人服务转战组织服务,逐渐向to B渗透。


当然,成果背后也隐藏了些许不足,培训效果评估就是其中一大焦点。而近年来绩效改进类学习项目持续大热,也从侧面印证了业界对培训价值的渴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何科学推动训后成果落地可见,成为亟待培训人攻克的一道难关

目前,阿斯利康大学已经开始在第四级评估上加大投入,并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为目标,始终关联业务,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与学员直属上级形成“联合工作体”,以学员个人能力发展为本,并密切结合其所属部门的业务目标、行为改变目标、团队管理目标等,据此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实现个体成长的同时,赋能整个业务单元的绩效提升。


破立同行,峰回路转


巨变时代,任何行业若想历久弥新,就必须拥有立于潮头的胆识,以及颠覆过去安身立命之本的果敢。

对于当前的培训界而言更是如此,唯有全面加速产业的融合创新,才能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找到峰回路转的机遇点,于寒冬中逆势崛起、突出重围,开启一个新局面。

全面创新,以“硬核”科技为支撑

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无疑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因它而起的新理念、新手段、新工具,将引领各类创新形式凝聚成有机整体。

而在培训领域,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催熟”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整个行业带来渐进式的变革性冲击,智能学习因此成为公认的风口。如何将这些关键核心技术与学习发展进行更深度的融合,并推动大规模应用,是行业的下一个价值增长点。

与此同时,2020年培训界对科技探索的信念也将更加坚定,特别是在学习数据库搭建、人才画像描绘、基于AI技术的培训效果测评,以及算法驱动的资源个性化推送等方面,相应的产品和应用会层出不穷。

今年,银联支付学院就尝试推出了“刷课”短视频学习平台,在前期大量数据储备的基础上,分别提取内容和用户的各自特征,并将二者进行匹配,同时借助推荐算法,将课程精准推送到有需要的学员手中。

目前,团队已整理出近千门短视频课程,但在付伟眼中,这个体量还远远不够:“真正的个性化智能学习平台,至少需要成千上万门课程做支撑,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转型升级,从培训人开始

培训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从业者自身的探索性、开拓性和迭代性需求更甚。对此,培训人要想持续提升个体竞争力,应同时在思维观念和知识能力两方面下苦功。

  • 认知进化,赢在思维


其一是科技思维,即有意识地追踪科技热点,并能抓住其与市场趋势、组织变革、业务创新、人才发展的结合点,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培训产业。而这恰恰是当前从业者的薄弱环节。


其二是变革思维,这不仅是从业者自身长久发展的基石,也是培训与业务展开平等对话的前提。


其三是系统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培训人要将人才发展置于公司战略和组织变革管理的体系中,进行综合考量和统筹规划。


其四是人本思维,核心是对人性的理解,需要培训从业者具备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专业知识,借此引导企业关键人员提升认知、改善心智,进而激发动能,促进组织和个体自主探索、自我提升。


  • 确立优势,胜在能力


培训人作为“学习”的研究者和推动者,自己首先应当成为热爱并善于学习的高效能人士,必须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因此,学习能力是从业者最根本的能力

其次,当前种种挑战都已深刻表明,跨域融合将催生全新的业态和服务,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因此,对培训人而言,复合创新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他们充分横向联动、勇敢跨界统筹。具体体现在能否将学习发展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并亲自构建切合组织实际的学习生态系统。

再者,在打破边界的过程中,培训人只有跳出自身小职能范围,练就敏捷灵活的特质,和不同伙伴充分合作、相互激发,才能应对各种变数,走向成熟。今年,西安杨森大学就一改往常以条线分割团队的方式,而是按照“在岗人才”和“高潜人才”的思路设计大学团队,讲师得以在丰富多样的项目中有更多合作机会,自身能力的全面养成也变得更加落地高效。

与此同时,领导才能亦成为培训人的必争之“力”——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其产生积极转变,进而使组织获益,这些都是领导力的核心关键。


“浮云飘入生命,是为了让霞光更加绚烂”。这一年的培训界,承受着来自外部的重重考验,但也正因如此,整个行业有了更多空间静思、内省和反刍。

身在其中的培训人,作为驱动行业转型最重要的创造性资产,应当理性客观地察其形、辨其势,不止步于当下,也不阔论于未来——机遇前主动出击、创造时永葆激情、实践中竭尽全力,打磨出更精细的技术、更成熟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方能在云开雾散后,让梦想落地,开出智慧之花。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2019年12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BEST”立场。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