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做成事,必须具备策略思维能力!

做成事,必须具备策略思维能力!

2020-09-21 17:21:05
分享到 

64.JPG


1.png


真正帮助我们把想法变为行动,并且获得满意结果的,不是掌握越来越多“基本技能”,而是策略思维。


一个疑问



在辅导某企业战略目标解码后,副总经理找到我,谈起他一直以来的疑问:


“为什么下属计划很详细,心里却打鼓?”


这个问题非常好,企业并不缺目标,更不缺计划,甚至有人笑称自己是“表哥”或“表妹”(因为每天都在做各种表格计划),但心里却并不认为这是做成事情的有效方法。


对于一份看起来很详尽的计划,其实多数管理者是没有精力去研究可行性的,他们往往会聚焦在自己的一些要求是否满足,例如时间点、最终成果、关键阶段设置等,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很多问题


而人们却对此早已习惯成自然。


那有没有办法能帮助提升达成目标的概率呢?能让计划更加可靠呢?


当然有,那就是把思维从按经验做事,转化为如何成事。


职场中,早已没有简单的成事



一位研发人员说:“我不喜欢跟其他人打交道,也不希望别的事情干扰我,只要给我的任务,我好好做完就可以了。”


的确这是很多人的心声,能安安静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可是,真的只要自己埋头苦干,就可以完成任务吗?


除了一些很小的任务之外,组织里多数任务都是需要横向和纵向进行关联的,每个人都难以只是一个独立的点,而是像分子运动一样,不断地与其他分子进行碰撞。


就算对于搞研究的超级大拿来讲,一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但这也是指那些打扰工作的因素,并非只关心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能做出大的成果,他需要关注很多方面,与那些参与到工作中来的人进行交流。


组织结构里面清楚地设定了汇报归属关系、相邻关系,以及这个组织需要依靠多少职能的共同运作才可以取得成功,就像人体一样,五脏六腑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只有共同运转起来才行。


但很多人虽然眼睛看到了组织结构以及流程,但意识里却把自己紧紧地束缚在了其中的某个点上,这不叫专注,而是封闭,现在已经很难有事情仅仅靠一个人就能做好了,你必须与其他人发生联结


当然前提还在于你真的重视这件事,并真的想把它做好,并且由于联结关系的存在,涉及到其他人,要做成事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影响的因素,才会启动策略性思维


你是在做“伐木工人”还是“将军”?



在迪克西特与奈尔伯夫合著的《策略思维》一书中提到:


“人们在社会当中应该怎样举止行事?


… … 


我们不妨设想一个伐木工人的决策和一个将军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当伐木工人考虑怎样砍伐树木的时候,他不必担心木头可能跳起来进行反击。他的工作环境是中立的,没有对抗。不过,当一名将军打算消灭地方军队的时候,他的每一步计划都会引来抵抗,他必须设法克服这种抵抗。


… … 


在你做决定的时候,必须将冲突考虑在内,同时注意发挥合作的效力,类似的互动决定就具有策略性。”


上面这段话说的很形象,很清楚,但我们仍然有许多职场人在工作中总是在“砍木头”,而没有像“将军”那样去思考。



构建策略性思维能力的三项训练



策略性思维的运转,意味着为一件事如何能成而进行深度的思考。


但人的大脑中似乎总存在着一种诱惑力极大的惰性,让我们不愿意考量更多的因素,而习惯于用当时脑海中出现的方法、方式的指引来行动,其实稍微用点力,就能挖掘出更好的东西来。


当然,如何能挖掘出更好的东西来,就是形成策略性思维的过程,由于多数人长期形成了惯性思考和拿来主义,大脑太久没有深度思考了,所以需要进行一些训练才能唤醒,否则你一定会体会到这样的感觉:我真的想把事情做好,但我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做


第一项训练:杜绝“捷径”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什么方法提升员工积极性?


有什么课程能够迅速提升员工项目能力和业务能力?


有没有一套绩效体系可以让员工自发工作?


我该怎么搞定上级?


有没有什么提升训练,让我三年内薪酬翻倍?


… … 


这些问题的提出者们,并非智商低下,并非故意乱问,反之他们很认真,表情也特别的急切,而且经常被互联网上各种“标题党”式的课程所欺骗,学而无获。


反复折腾下,问题依旧存在,但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自己,总想要答案,却忽略了路径。


想以找到“捷径”的方式,寻求一个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自己却不愿意花点时间去分析问题的状况,具体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只讲表象就能得到答案,那这个答案不用也罢。


企业管理者们也经常如此,很多人抱怨下属积极性不高、敬业度不够、交付质量低等等问题,问他们该如何改善时,却是双手一摊,表示:


“我没办法,薪酬不具备吸引力,这个也不是我能定的。”


但凡遇到这样的管理者时,我就会问他两个问题:


问题1:“条件就是这样,那你作为管理者的作用是什么呢?”


问题2:“如果真的按你所想,甚至超越所想,现在员工收入都翻倍,并且由你来调节分配,你敢保证积极性能持续多久?敬业度就能提升?工作交付质量立刻就能提升一大截?”


我们看看曾国藩怎么说的:


“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专恃粮重饷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所以,问题真的是抱怨者们脑海里所想的那样吗?当然不,对于第一个问题往往是沉默不语,对于第二个问题更是不敢肯定。


关键点,还是在于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抱怨的问题当回事,所以也不会动脑筋去思考策略。


第二,不要沉迷于掌握的“基本技能”


真正帮助我们把想法变成行动,并且获得满意结果的,不是掌握越来越多的“基本技能”,而是如何将“基本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如果你做人力资源管理,那招聘、绩效、员工关系等是基本技能;


如果你做程序开发,那各种编程语言也是基本技能;


如果你做工程设计,那CAD之类的工具使用也是基本技能;


每个岗位都有数项基本技能,但必须要明白的一点:


你不能通过基本技能越来越多,或者很了解它们,来获得工作的成功,你还必须得要思考如何应用它们。


现在有一类人被我称之为“无效学习控”,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愿,渴望获得更大的职场发展,但凡觉得对自己可能有帮助的课程都去买来学习,但凡有名人推荐的书籍也去买来看。


他们是真的在学习和看书,但为什么叫“无效学习控”呢?


就是因为学了很多,依旧没有得到质的提升,他们掌握的“基本技能”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应用,甚至占据了思考消化的时间,总在追求哪个技能更新、看起来更强大… …


绝大多数职场人已经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了,如果陷入到“多储备技能就能把工作做好”的认知中,就会弱化策略思维能力,忽略了如何有效应用才是应该做的。


我辅导过一家知名工程设计企业进行全面项目化管理,缘于其董事长在国资委举办的高管班上有所收获而推荐。


记得第一次去进行体系导入课程时,总经理及几位副总经理过来交流介绍,4位高管中有3位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且主修项目管理。


其实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自己早就会了,因为董事长要求才过来的,于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有这个学科基础就特别好,不过我们是项目化管理,和项目管理还是有所不同的。”


很庆幸的是,虽然他们觉得自己要学一门早已掌握的知识,但还是认真参与学习了,所以课后他们很激动,最经典的一句就是:“我们自以为是项目管理高手,做了这么多年,每天都在做项目,却不会用项目的方式来做管理”


如果你总是痴迷于补充各种“基本技能”,就会告诉自己已经知道得足够多,并且容易掉入专业的陷阱,对不懂的人嗤之以鼻,但并没有去思考如何让技能有效?


一位人力管理者,在专业和上级领导之间非常痛苦,她的专业告诉自己:薪酬设计应该怎样、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怎样设计、各种制度流程要如何健全、人员晋级应该怎样设计… … 


但领导似乎对各种问题视若无睹,只要求她赶紧招到更多的牛人,尤其是销售能手。


她觉得领导根本不懂人力,重点怎么会就是招聘呢?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技能,全都没有用武之地,感觉到郁闷、痛苦。


这个场景在很多专业人士身上都出现了,因为你掌握了足够的技能,所以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别人没有学这些啊,领导当然不一定是人力资源高手啊!


如果你想成事,那就要具备策略型思维了,如何让自己获得支持去做专业的事?如何让领导意识到除了招聘,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提升很重要?如何让领导同意你的薪酬结构调整?… … 


当你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技能发挥最大作用时,策略型思考就启动了。


第三,考虑到“互动作用”


必须记得一点:


你永远不可能在一个完全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


“工作,即便只是社交生活,也可以看作一个永无止息的决策过程。… … 你的身边全是和你一样主动的决策制定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关系将对你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段话也来自《策略思维》(但并不推荐大家去买这本书,事实上也就前面30页比较有意义)


做成事的过程,并非单方面使力就可以,而是像一个人在推着箱子往前走, 能否到达目的地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路面情况有什么变化?会不会有人迎头撞过来?有没有人偷偷地在你看不见的角度施加侧面甚至相反的力?还有哪些人可以顺路帮你推一把?… … 


我是反对“对事不对人”的,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做的事,或者你做事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互动作用的影响是很大的。


干系人分析,是考虑“互动作用”的一项很好的策略工具,它告诉我们,总有各种人或者单位、机构等,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或者事情的结果上受到影响,这个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也有可能是积极的,因此他们就会根据对影响的预判或者发生情况,对你施加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不能成事的人,总是闷头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最后被何种因素阻挡下来都不清楚。


由于互动作用的存在,要把事做成,就必须构建策略:


如何获得助力?阻碍因素能否绕过?不能绕过能否消除?消除需要什么资源?我如何获得这些资源?


所以,你必须对如何成事,形成策略性的思维能力。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