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40余所高校与浙江湖州成立“9360”人才战略合作联盟

40余所高校与浙江湖州成立“9360”人才战略合作联盟

2016-10-19 15:13:01
分享到 

64.JPG

11.jpg

  引导语:现在中国实行的是人才强国战略,大部分的人才都是来自于高校,所以企业应与高校实行人才战略。


  40余所高校与浙江湖州成立“9360”人才战略合作联盟


  21日,中国·湖州“9360”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联盟在浙江湖州成立。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与湖州市政府签署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项目需求对接等活动。湖州,这座具有尚贤爱才优良传统的城市,在今天广撒“英雄帖”,群揽“天下英才”。


  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说,湖州历来重才、爱才、惜才。围绕服务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这一中心任务,湖州市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目前,湖州共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2人,浙江省“千人计划”53人。希望以联盟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希望高校多帮助湖州引进人才,将创新的资源放在湖州。湖州一定当好店小二,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服务和保障。


  对于湖州来说,联盟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据湖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干武东介绍,“9360”的基本含义是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9大重点区域30所以上高校、60个以上专业。“9”也代表永久、长久,“360”也代表全面、全方位,以此寓意“9360”战略合作联盟关系,是永久的合作、全面的联盟,是高校、地方、园区、企业、专家等共赢的关系。其中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


  “9360”联盟是湖州市加快紧缺急需人才引进集聚,促进校地科技人才深度合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旨在希望通过与重点区域、重点高校和重点专业建立跨区域、多元化、综合性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空间、畅通校企对接渠道,打造包括“人才对接、技术支持、产学研合作”等在内的“永久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合作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表示,此次合作对高校人才培养和输送,对高校科研建设,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招才纳贤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和湖州一直以来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和湖州市委市政府的协议,是未来走向互利共赢的开端,必将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了解到,“9360”联盟战略合作涵盖了四大方面:一是紧缺急需人才引进。高校及有关院系的学科带头人及团队带着技术、带着项目来湖州市创业创新,共同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时,通过举办高校—湖州校园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引导高校人才和毕业生到湖州市就业创业。二是本土人才培养。采取“高校—产业”、“高校—园区”、“高校—企业”等多种合作形式,选派湖州本土企业人才到合作高校进行系统教育培训,推动湖州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创新载体共建。高校院士、博士等专家及团队,以成果转化、技术咨询、项目攻坚等形式,与湖州市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合作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有了转化的平台。四是技术创新合作。湖州市支持高校合作院系与重点园区建立技术需求网上对接平台,定向发布园区企业科技难题、技术需求和院系教授科技成果,实现高校与湖州市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快速响应和无缝对接。


  从本届开始,“9360”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联盟峰会将定期举办,联盟将继续吸纳更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加入。这将为湖州市与重点区域、重点高校和重点专业建立跨区域、多元化、综合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奠定有力基础。


  记者了解到,浙江历来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和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


  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表示,浙江目前已打造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杭州未来科技城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品牌,对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他说,这次湖州率先成立联盟,这是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之举,也是校地合作机制的创新之举,不仅为湖州企业转型、产业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也为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期待联盟可以早日开花结果。当前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更加急迫,人才需求更加紧迫。浙江正在实施五水共治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希望人才越来越多、越多越好,我们也在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为人才的创业创新,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好的环境。


  据悉,联盟成立的同时,还进行了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分为高校地方签约、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高校园区签约、博士后工作站签约、高校企业项目技术签约、湖州籍人才项目签约等几个环节,最后达成签约项目105个。


  据了解,本次“9360”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联盟校地签约活动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州市委组织部(湖州市委人才办)、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共有49家高校、116位高校代表、48家企业代表参会。


  [知识拓展]


  现在中国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


  一、新世纪挑战催生中国人才战略;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应该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


  (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


  (二)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三)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与当今新技术革命迅现在中国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


  概括为五点:


  第一点加大人力资源战略。


  第二点实现基本价值战略。


  第三点调整人力资源环境战略。


  第四点推进人事制度战略。


  第五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战略


  一位著名西方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亚洲未来取决于人才。如果说第一个经济奇迹是成万上亿的亚洲人辛勤汗水的结晶,那么下一个奇迹需要更多的是灵感而不是汗水。这个论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我们国家早就对人才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重视。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早在1985年就强调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他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江泽民同志在面向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才理论,提出了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思想。正是在邓小平人才理论和江泽民关于开发人才资源思想指导下,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了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决策,从而启动了新世纪的中国人才战略。


  一、新世纪挑战催生中国人才战略


  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保护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应该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70多万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00多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增加了约7倍,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0年的50%,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二)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事人才工作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中,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由国有经济转到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国有单位扩展到非国有单位,由传统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人才工作由行政调配为主转变为人才预测规划、培养使用、配置管理为主的全方位人才资源开发上来,适应不同人才发展需要的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三)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择业进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正在替代统包统配制度,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正在建立完善,并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人才测评、人事代理等人才中介服务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各类人才每年进入人才市场的约800万人次,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约120万人,人才市场配置率逐年上升,提高了人才效益。


  但与当今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情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人才的专业结构和行业分布不够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过多,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农业、信息、金融、法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地区、所有制间结构失衡,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高级人才的85%集中在东


  中部地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占总数的5.7%。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动难仍较普遍,各类人才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甚至还会遭到挫折。


  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为了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科技人才的号召;接着在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要求,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要在我国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进入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队伍,一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攻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难题的工程技术专家队伍,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科技管理专家队伍,组成我国现代化事业所要求的宏大的科学技术大军。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求把培养和使用人才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同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座谈指出,现在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抓紧制订面向2l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他说,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们要认真对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关键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要注重培养新的人才,要十分珍惜和使用他们。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制订“十五”规划过程中,面对新的世纪,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国际国内经验,做出了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并以整章的篇幅写进了“十五”计划纲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足以说明人才战略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新世纪人才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人才战略,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确保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一项重大决策。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开发人才资源的思想,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标准,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的要求,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化进程,千方百计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初步建成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职务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产业间的人才布局失衡的状况,充实和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力量,基本满足农业、信息、金融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对高层次急需人才的需求。为此,要重点做好四件事情:


  1.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紧紧围绕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他们的文化学历层次,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调整改善人才结构。


  ——建设高素质的各级领导人才队伍。领导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关键,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规范化,培养和造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并经过实践考验的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


  ——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根据21世纪发展趋势,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特别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独立研究解决问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企业家队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需要,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是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培养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


  ——建设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村生产力水平,提供高素质人才保证。


  2.加快高新技术和急需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要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培养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人才。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速培养律师、外贸、财会人员,改变目前这方面人才短缺现象。大力发展博士后研究制度,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速度,预计“十五”末期每年博士后招收人数比2000年翻一番。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