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马夫”跟不上“马车”跑?那是人才战术出问题了

“马夫”跟不上“马车”跑?那是人才战术出问题了

2020-01-02 15:34:07
分享到 

64.JPG


本期导读:


不少企业总感觉人才培养的速度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导致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如何才能平衡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速度、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瞻性思维,


● 打造人才供应链

● 紧随企业战略, 把控节奏

● 选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


本文是2019年12月推送的第20篇干货,计4100字,阅读时间8分钟。

本文根据《培训》杂志“问吧”栏目整理而成。

来源 | 《培训》杂志12月刊


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从企业现状出发,以支撑长远战略规划为导向,并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

01


前瞻性思维,打造人才供应链



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培训管理者具备前瞻性管理思维非常重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造企业人才供应链应当是战略,而非战术问题。
洞察战略,提升业务敏感度
人才培养应是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而实施的。因此,想要持续获得优秀人才,必须在组织层面对战略趋势和业务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了解组织未来对人才供给的具体需求。
而组织战略的洞察将提升培训管理者的格局与视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战略的影响

  • 促使组织变革的核心要素与驱动因素

  • 组织架构调整对人才供给或需求的影响

  • 组织战略与业务目标调整对任职资格的影响

  • 组织核心人才价值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明确任用标准,制定培养方法

想要达到两者平衡,除了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战略、高度的人才管理认同感,还要有清晰的人才梯队建设,方可让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效果。其中,人才梯队建设与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认知
有些管理者会担心人才培养后的流失问题,但如果无法激发员工的潜能、合理配置优势,人工效率将存在更大程度的浪费。
因此,在进行人才梯队建设时,首先要弄清人才任用标准。合理的标准将组织发展需求与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匹配,可以明确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能回答公司高管和业务部门以下问题:


  • 人才梯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 人才梯队建设与业务发展是如何衔接的?

  • 人才梯队建设与未来岗位胜任能力是如何匹配的?

  • 人才梯队建设是如何实现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

  • 人才梯队建设是如何激发员工潜能,满足岗位需求的?


当然,有关人才梯队建设容易存在一些误区。

避开误区
人才梯队建设容易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 把所有绩优员工都纳入人才梯队建设中

由于人才梯队建设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培训管理者切忌一味追求人员数量。而应根据岗位特性,每个岗位拟培养的人员数量控制在2~3人,最多不超过5人,这样既能保证出现岗位空缺时有足够的备选人才,也可集中精力深入培养,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

  • 使用模糊性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行选拔

区别于岗位职责,人才评价标准必须明确任用的关键指标和附加指标(参考指标)。如果使用模糊性的评价标准,很难判断出员工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任职资格存在差距,不利于为员工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 只注重短期效果

人才梯队建设其实是个长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纳入人才梯队建设的管理者不同于基层员工,很多能力与素质是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提升的,只有循序渐进的培养才能达成效果。假设组织未来对人才有较大需求时应提前规划,才能在关键业务节点上,有充足的优秀人才可供使用。

  • 职业发展通道不够灵活

在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员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搭建了职业发展双通道的企业,可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匹配员工胜任能力,灵活调整培养计划。同时,提供多种途径的岗位配置平台,比如竞聘等。
另外,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也可以考虑根据胜任力模型开展培养目标的需求分析。一方面,胜任力测评能有效区分绩优员工与普通员工,加快人才甄选速度、精准度;另一方面,方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员工能力。

提倡训战结合,建立储备机制

人才梯队建设最大的作用在于以企业战略发展为目标,及时提供优质的人才,而保持其活力和弹性自然不可或缺。
所谓活力,指纳入人才梯队培养的员工能时刻准备着承担新的任务或挑战;弹性,则意味着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员工应掌握多个岗位的胜任技能。


为使企业在未知环境下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优秀人才,培训管理者可在组织内部提倡训战结合模式,即在满足当前岗位的前提下,按照年度人才培养计划,完成一定量的轮岗学习、关键任务、影子计划等,并在过程中关注员工的绩效数据变化与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同时,企业要具备完善的晋升机制。其中,训战结合模式是围绕企业战略所展开的,可随时随地灵活调整,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它能帮助员工快速达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且不会因为内部储备而增加企业人工成本。



02

紧随企业战略,把控节奏


企业的人才需求由企业战略所决定,而它规定了企业未来3~5年的目标及应具备的各种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单就人才来说,企业现有的与应具备的人才状态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由此便产生了人才需求。
为更好实现目标,企业还会对战略进行分解,继而产生阶段性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必须与战略相匹配,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速度,保障企业的平稳发展


四招化解“无人可用”

管理者常说“无人可用”。对此,培训部门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可分为四步进行。


3.png


基于战略的人才培养四步骤

首先,培训部门必须明确企业战略,了解经营目标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长期规划,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当然,倘若有阶段性目标,还应继续展开细致分解。
而人才培养资源主要包括培训师资、课程、硬件设施等内容。
人才培养资源
就师资来说,培训部门要做好企业内训师的选拔、培养、认证等工作,同时,也可与高校、外部培训机构等展开合作,聘请优秀外部师资
课程方面,应打造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至于硬件设施,尽最大努力去完善,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料、教具等,为培训提供物质保障。
另外,落地实施是培训项目的重要环节。因此,培训部门要提前制定好具体的运行计划,比如线上平台活动、游戏化学习、积分制管理等,再加以考核评估手段,真正确保培训转化工作。


结合周期,按需调整

在某个时间段内,人才培养的速度与数量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而数量与质量是人才培养的一体两面。
换言之,人才培养的速度一定时,企业倘若只追求数量,则质量难以保障;而过于关注质量,数量就难以达到。因此,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质量这三个因素中,质量是第一位,其次才是速度和数量。


从宏观层面看,人才培养由战略来决定,同时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



2.png

企业生命周期与人才数量需求关系

企业生命周期与人才数量需求


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战略并非一成不变,其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自然有特定要求。


  • 初期创业阶段

该阶段企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不大,但对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培训部门在进行培养时,要帮助员工尽快融入企业,并高效胜任职位。

  • 快速扩张阶段

这时,企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快速上升,而质量只要达标即可。相应的,培训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快速复制人才,以满足岗位需求。

  • 事业稳定阶段

此阶段企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逐步下降,开始瞄准高质量人才。那么,培训部门在保持培养速度的同时,制定系统化的培训项目,注重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 务转型阶段

当前阶段,企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急剧下降,却会特别把控人才质量。而培训部门除了减缓培养的速度外,必须转变培养方向,大力发展高精尖人才。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还要根据人才需求的紧急重要程度,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与质量。
比如在第一象限,企业的人才培养紧急不重要,即一定时期内,企业对人才数量要求很多,但对质量要求不高。因此,培训部门应加快速度培养员工,而质量方面达标即可,暂时不做过高要求。


1.png

人才培养四象限



03


选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



身处VUCA时代,一些企业的失败并非由于体系不完整,而是其商业嗅觉迟钝、转型速度不够快、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的敏捷反应和适应力十分重要
另外,随着人力资源三支柱的推行,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向业务倾斜。“组织创新”“人才激活”等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关键词,大家深刻感受到“只有业务成功了,人力资源才会获得更多尊重和价值认可”
因此,对于人才培养,必须放下完美主义倾向和专业主义情结,在规划实施时要多站在业务角度去考虑。同时,建立机制,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提出建议,并担任讲师或导师,赋能员工、激活组织。

多种培养手段齐发力

实践证明,职场精英的学习成长不可能因几门封闭式课程就得到提升。
鉴于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工作实际,培养过程中需形成觉察、经历、支持、评估的有效闭环,并且,融入翻转课堂、行动学习、挂职锻炼、阶段复盘、成果评审等多种手段,从“满堂灌”向“721”转变,通过生成、形成、养成三步走来提升培训速度

循序迭代,数量有保障
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人才梯队断层的情况,尤其是中层骨干空缺的窘境。这将导致高层所制定的战略打法,无法经由中层有效分解,传递给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迫使组织战略与业务实际工作脱节。
同时,在培训资源方面,缺讲师、缺课程等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现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通过“内训+外训”结合、循序迭代、“边造船边出海”等方式不断完善,以确保各关键岗位、核心业务条线都能有很好的培训覆盖率,即保障人才培养的数量。

循序迭代


比如,某标杆房企杭州公司,其产品体系更多关注的是三四五线城市。而集团和区域虽然有标准化培训,但它们不能解决公司缺乏新一线城市项目课程、标准体系、资源匮乏的困境。

因此,他们开始进行循序迭代,通过一年多的运作,逐步建立了覆盖各部门的定制化培训,并以项目为牵动,让讲师在实战中开发课程、授课训练,以确保速度和数量上满足基本需求。

另外,还辅以讲师培养专题项目,深入夯实讲师和课程质量。


掘内部高质量人才 
“赛马不相马”,高质量人才的养成需要有健全的评估机制来把关

某公司内训师培养案例

为提升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帮助内训师真正掌握课程开发与授课技巧,在实地轮岗调研、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后选取了五个阶段、步步为营的形式展开培训。
同时,项目采用推荐制,通过岗位绩效、工龄、司龄等方法精准定位培训对象。比如,在第一期关注学习地图的培训中。
  • 首先,要求学员和部门/项目负责人掌握学习地图绘制的方法,共创出本部门/项目的学习地图、亟需开发的课程等,在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带到课堂上,作为参训和课后实践的依据。

  • 接着,学员需通过朗读训练、对话训练、故事训练三个阶段的社群闯关式打卡进行学习,同时,通过每天公布结果来明确他们的优劣势和改善方向,帮助大家夯实基础。

  • 然后,经过1个月的训练,学员要接受回炉试讲比赛,以检验自己课程开发和授课技巧的成果。最后,让大家进行完整版讲授的视频录制,并给予点评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观看到学员从讲话害羞向熟练授课的蜕变。
当然,培训不是万能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培训能否成功与“种子”“土壤”有着很大的关系,即选对人比培养对人更重要。
因此,企业还需严格把控人才的源头——招聘。招对人之后,再通过科学铺排,以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并保证数量和质量。

文 | 姚绿冬 光明地产培训发展高级经理
王志勇  北京淳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姬洪勇   禹洲集团浙皖区域杭州公司培训开发经理

本文来《培训》杂志12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BEST管理学院”立场。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