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培训工作目标设定——嵌业务+做专业

企业培训工作目标设定——嵌业务+做专业

2020-12-24 16:46:47
分享到 

64.JPG


培训方应当精通培训专业,将培训融入到业务过程中去,把培训做到专业化、系统化。


1. 嵌业务:厘清培训与业务逻辑之间的关系



为了避免培训与业务的融合变成“玩概念”,培训管理者首先需要学会了解业务逻辑。“培训管理者可以不懂业务是如何做的,但要能够做到理解业务逻辑是如何运行的。


只有当培训管理者理解业务的逻辑,才有可能判断培训在业务运行的哪些环节、以怎样的方式可以进行协助和支持。”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所需要的人(人才)、财、物三大关键资源能力中,培训这种干预手段主要是在“人才”这种关键资源能力的提升和具备度上产生价值贡献。


培训管理者需要通过解读公司经营的战略目标、分析实际经营结果和问题现状,从而寻找公司现在和未来存在的人才差距!

 

image.png

解读人才发展与业务逻辑

 

对于培训管理者而言,若要精准地分析和诊断在哪些业务关键环节和节点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分析其存在怎样的“人才问题”,培训管理者需要读懂“三张图”:公司经营战略地图、财务“三张报表”以及公司人才地图!


image.png

分析诊断存在问题的业务关键环节和节点

 

培训管理者可以通过使用平衡记分卡(BSC)进行战略地图解读,从而分析诊断出BSC的学习与成长维度上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支持和协同公司战略的落地。多参加业务会议且让业务方愿意邀请培训管理者参加业务研讨是了解业务逻辑的最好途径。


若要分析诊断人才差距,培训管理者除了需要读懂和理解组织战略目标,还需要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结果。


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从经营现状中寻找“培训切入点”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是读懂财务“三张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这“三张表”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和动态运行状况的缩影。培训管理者需要读懂“财报”,从而大致了解企业的“才报”情况。


尽管培训管理者不需要像人力资源总监(HRD)或者人力资源副总裁(HRVP)那样精通人才“三张表”,但需要通过“财报”到“才报”数据的了解,分析和判断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张怎样的人才发展地图。


培训管理者需要清晰地知道应该把培训的关注点放在哪里,从而能够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三大维度上找到撬动培训杠杆的支点


读懂“财报”和“才报”的三张表


财务“三张表”

人才“三张表”

培训管理者关注点

资产负债表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人才负债表

  • 人工成本

  • 人才存量

为企业提升人才资本的“实力”

  • 通过对企业员工年龄、学历、司龄、绩效水平、潜质等分析,找到最值得培养的对象或对象群体,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最短的培养周期完成岗位胜任技能培养。减少甚至避免员工技能不匹配导致岗位不胜任的问题,同时加强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和人才结构几个维度上的人才储备。

利润表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人才利润表

  • 人力资本投资数量与产出结果

  • 人力资本投资方向与结构合理性

为企业提升人才资本的“能力”

  • 结合人均营业额、人均利润、岗位价值贡献度等指标分析,找到现在和未来最能够支撑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业务方向和领域,从而前瞻性地进行大力度的培训资源投入。确保培训部门在培训资源投放上的精准度与合理性,即把关键的培训资源投放到关键的业务领域和对的人身上。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性现金流

  • 投资性现金流

  • 筹资性现金流

人才流量表

  • 人才流失

  • 人才引入

  • 人才保留

为企业提升人才资本的“活力”

  • 根据人才流失方向、人才稳定性、人才补给情况等数据,从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培训与发展等多个因素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找到如何将培训与人力资源的其他干预手段相结合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 做专业:建设“两支队伍”+“三个体系”



安迪曼咨询与《培训》杂志联合开展的2015-2016年度培训行业研究发现,企业培训及人才发展工作要走向专业化和可持续性,则关键要害在于着力打造“两支队伍、三个体系”,即培训管理者队伍、讲师队伍、内容资源体系、培训运营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


image.png

人才发展组织建设模型


针对设置有讲师岗位的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民营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而言,最为重视内部讲师队伍的建设和使用,39.5%的民营企业配置有内部讲师岗位。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快速成长期和规范管理期的企业相对更为重视讲师岗位设置(24.1%)。从企业员工数量规模比较来看,员工人数在1000-4999人的中型企业比较重视讲师配置(16.9%)。从企业所处行业特点来看,制造业更为重视讲师岗位设置(10.8%)。


image.png

讲师岗位角色分布情况分析

 

尽管有更大比例的企业开始设置内部讲师的岗位或工作角色,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中讲师管理体系已经完善起来了。根据行业调研结果表明,仅仅11%的企业“有健全的内训师队伍及管理体系”,剩余的企业均还处在讲师队伍建设和持续完善的进程中(图1-13)。

 

image.png

企业讲师队伍建设完善程度

 

关于内容资源体系建设,企业在逐步改变资源获取的方式,从传统的主要靠外部采购培训内容逐步转变为自建课程体系、自主开发学习内容和课件的操作方式。不过,这种转变速度不快、幅度非常小、成熟度还非常低。根据安迪曼行业研究结果表明,仅有11.6%的企业完成了各个层级、各个岗位及岗位序列的课程体系规划,有49.5%的企业仅仅完成了部分关键人员的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培训运营,传统狭义的培训活动组织与实施已经能够执行到位。但是,企业培训管理者在培训运营工作上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即变革创新。


从外部商业环境维度来看,VUCA时代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对培训运营提出的挑战是如何更加富有培训实施方法和流程上的弹性和变通性。


从学习者对象群体来看,目标学员对象群体正在由80后慢慢转变为90后新生代,如何在培训运营方式上能够契合这一代人的学习风格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摆着培训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命题作文”。


从学习技术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MR,Mixed Reality)等技术均在不断发展和演化。


从行业研究结果来看,ATD全球技术大会上就已经有为数众多的学习技术供应商在尝试上述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开发出了相关的学习软件、学习平台以及学习内容。相比过往,越来越多的培训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把新的学习技术嵌入到企业培训中。百度、博世等培训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已经在开始通过AI语音识别技术、AR/VR技术进行学习运营方式上的创新应用。


尽管从整个培训行业来说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成为培训管理者们需要花时间和资源去学习了解、不能回避的一个新方向。


关于培训效果评估,这是决定企业培训能否做好最为重要的一个抓手。同时,培训效果评估也是能否有效地展示培训价值和作用的一个工具。


然而,培训效果评估缺失培训管理者认知层面重要性排序和实践操作优先性排序最不匹配的一个工作领域。


也就是说,培训管理者在意识层面认同培训效果评估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把培训评估工作排在极其不紧要的位置,投入在培训评估工作上的资源也非常少。


行业调研结果表明,55.9%的培训管理者一致认为“培训效果的衡量与转化”是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然而,仅有20.3%的企业在培训部门配置有质量评估的岗位和职能角色,负责培训效果评估以及评估结果应用。


image.png

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


 

行动指南


为了能够确保“助推业绩、引领战略”的培训定位落到实处,企业培训管理者需要对培训工作目标的设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需要设定正确的培训工作目标。


1. 企业中的培训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而是“源于业务问题和业务需要,最终要服务于业务结果的达成”。因此,培训工作首当其冲需要厘清业务逻辑,并且找准培训的切入点。


2. 为了将培训与业务高度融合,培训管理者需要读懂“财报”和“才报”的三张表。这对于培训管理者而言,需要改善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培训管理者把自己当着经营者一样去思考和行为。


3. 无论VUCA时代下充满着多么剧烈的变化与不确定性,把企业培训做好的核心工作目标仍然是:两支队伍+三个体系。



文章节选自安迪曼出品,中国培训行业研究报告!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